欢迎访问中国卫校网!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未来三年,医护人员的考核将发生重大变化!--卫校升学网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9-11-11浏览量: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今年第41场新闻发布会,本次介绍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会议中就近日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做了一系列的解读,并明确了未来3年我国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重点的工作目标及方向。
三项具体量化工作指标会议中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但据研究,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
为了能更好的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一个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意见》还提出了三项具体工作指标。
一是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二是到2022年,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
这三个目标指的都是2022年。
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加强安宁疗护人才培养
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病房的秦苑大夫表示,自2017年至今,我国可以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从35个增加到61个,安宁疗护的床位从412张增加到957张,执业医生的数量从96人增加到204人,执业护士的人数也从208人增加到449人。
然而,我国安宁疗护仍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比如学科的建设,现在还没有独立的安宁疗护专科,所以在人才的建设方面还极需要大力推动。
对于目前存在的不足,《意见》中也提出了针对性指导。如积极开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畅通合理的转诊制度;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等。
建设老年医疗机构鼓励医护人员上门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提到,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发展上门居家为老年人的医疗服务
在机构建设方面,鼓励建设老年医疗机构,包括康复医院、护理院等等。支持一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和护理机构,这种接续性的医疗机构,同时大力发展上门居家为老年人的医疗服务。
单病种向多病共治转变
在健康服务方面,推动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的治疗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的模式转变,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大康复护理人才培养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对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紧缺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支持老年健康相关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和产品研发,引导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
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人员培训机制,建设培训基地,完善老年健康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
推行多学科协作诊疗
推进老年医学基础研究,推行多学科协作诊疗。指导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规范发展。

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意见》中表示,除了要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营造关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会氛围。各医疗机构还要加强预防保健,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把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绩效评价。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长期照护
同时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监测、评价和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
《意见》中指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增加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等。王海东表示,还要积极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解决支付问题。
依托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互联网+老年健康”
《意见》中要求,强化信息支撑,加强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促进数据的汇集和融合,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模式。
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在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的同时,也是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有志于从事老年健康的医护人员务必要抓住机会。

来源:华医网据健康中国、国家卫健委官网文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