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育人育己--卫校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9-17浏览量:次
2018年正值黄浦区卫生学校建校60周年,一个甲子光阴飞逝,时光可以改变容颜,却带不走卫校的代代传承,以及卫校人对学校饮水思源的情谊。学校以“医心照黄浦,师德耀经年”为主题,举办黄浦区卫生学校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征文,该活动充分展现历史积淀,展示卫校情怀,并展望美好未来。
征文活动受到卫校在职员工,以及广大退休教职工、毕业学生的积极响应。校友们从师生情谊、心路历程、从业经历等各方面,讲述了与卫校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浓缩了卫校人对学校难以割舍的情结,更满怀了对学校未来的憧憬祝福。黄浦卫校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分多期推送此次活动征文,共襄建校60周年庆!
作者:郑树松 原黄浦(南市)卫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1994年8月至2002年1月,我在黄浦(南市)卫校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专职书记,期间和夏振英、吴景芳、唐月芳3位优秀的女校长合作共事。我们秉承卫校优良传统,共同应对卫生中等专业教育转型、改革的挑战,团结全校教职工,也曾为黄浦卫校的校史留下几段可谓辉煌的篇章。当然,从我个人40多年法定的职业生涯角度来回顾这段经历,我还是非常留恋和自豪:我有教师资格,身体力行“教书育人、育人育己”--这个在卫校蔚然成风的理念。
铅笔GIF动图分割线
教书育人
教书目的是培育人才,教师需有资质,学校需有生源。1993年6月,我在董家渡地段医院书记、院长的岗位上,获得华东师大法学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94年7月的一天,区卫生局党委王雄祥书记找我谈话,准备调任我去南市卫校工作,我没有太多的犹疑,表示服从组织安排。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我为能做一名专业对口的教师感到庆幸。
到了卫校以后,我逐渐了解建于1958年的南市卫校相比其他区(县)卫校,学科要齐全些,是以培养医士为主要特色的卫校。1998年卫校40周年庆数据统计,那年教职工70名,学校已先后培养了各类医士、护士、助产士、药剂士、检验士等专业8000多名毕业生,4000多名自学考试合格毕业生。
但是在1993年底,上海根据人才需求层次高移的趋势,市教委和市卫生局决定停止招收中专医士专业。这项决定不仅使南市卫校生源萎缩一大半,也给教职工带来巨大的思想震动。94年秋季开学,卫校已有6、7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离校,还有3、4名提交调离申请。当时这一届校党政班子是夏振英校长、吴景芳副校长、陈瑞昌副校长、蒋荣华校长助理和我组成。我们沉着应对,统一思想,稳定教工队伍,留住有资质的教师;确立深化改革、联合办学、优化质量、强化管理的办学思路。
在和夏振英、吴景芳两位校长共事期间,学校增挂了上海市卫生学校南市分校、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南市分校,还有我们称为苏州医学院上海大专班和自学考试浦东班等联合办学班。1996至1999年,学校连续保持在校注册学生达800多名,以校舍面积、教师和学生之比,可以说是卫校史上又一段鼎盛和辉煌时期。那些年,学校没有发生师生伤害事故,没有发生教学事故。卫校好多毕业生被中山医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市、区级医院录用;浦东班也有不少非上海户籍毕业生被民营医院录用。这些学生后来逐渐成为医院的骨干和社区卫生中心的主要管理人员。
最近为学校60周年庆撰写此文,我翻阅还保存着的卫校旧资料,看到一幅那些年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照片,不由勾起对照片中班主任的思念和敬意。我应该注出他(她)们的姓名,除校领导外(前排右起)倪蓓芳、王九如、王佐安、陈士豪、(后排右起)戴扣菊、曹宪章、沈小凤、朱忠平、金美英、应小英、张慧频、宋天印、杨美英、吴雪梅、孔燕燕。感谢他(她)们和在卫校任职过班主任!是班主任群体的无私付出和耕耘呵护,规范学生行为,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曾写过《加强德育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两篇论文,分别刊在《上海医教》96年第4期、97年第4期,文中记载了卫校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典型案例。
蓝色向右箭头分割线
育人育己
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需不断学习,培育学生茁壮成长。卫校长期以来形成治学严谨、管理严格的传统,聚集一批知识渊博、好学垂范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记得我正式走上中专教学讲台之前,我和吴树景高级讲师授课班级的学生一样,跟班聆听吴老师数周的课程,经历过由校长、副校长和教务科长等骨干教师参加的试讲课。感谢吴老师留给我的那本《政治经济》教学笔记(我至今珍藏着),我铭记吴老师的带教和辅导并接过她的教鞭,开始卫校的教学生涯。
当时卫校教师业务学习氛围很浓,学科间教研活动丰富多彩、比学赶帮,我也得益于政治教研组江慧英、叶酸等教师的交流和帮助。在开始执教一、二年时间内,我完成市教委中专系统办的教师资格、校长资格培训班所规定课程的学习,受益匪浅。学校鼓励开设公开课,我也曾接受市中专教育系统思研会的任务,在卫校的大梯形教室开过一堂公开课;还受聘苏州医学院讲师,给大专班学员讲授《邓小平理论概论》。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我写了《政治课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被刊在《全国中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第四卷论文集。
任职校党支部书记,我十分注重推进卫校党建工作。我认为积极探索做好师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学校高层次育人的一项目标;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有坚定信念的中青年共产主义者,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项重要内容。以98年卫校教职工名单比较,教师队伍中的党员比率是相当高的,约占46%。其中在那些年发展(含转正)的吴雯、周惟喆、金美英、方瑜琪等中青年党员教师,今天有的已在校领导岗位上,有的在社区卫生中心任专职书记。
卫校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党员教师队伍,他(她)们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学党章、学理论、学好专业,引导学生朝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学校党支部按照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推优”,进一步做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区卫生局党委指导下,党支部和校团委坚持每学期办一期“党的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班”,每学年又以局党委名义办一期“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局党委王雄祥、沈涛书记都来亲自讲课。那些年学校每学年都保持一支约30来名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其中有周峰、王萍、禹良容、陆青、闵燕萍、周琦等同学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区委冯小敏副书记对卫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也高度关注,他曾来校召开专题座谈会,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并指导党支部的这项工作。
铅笔GIF动图分割线
2000年黄浦、南市两区撤并,两家卫校统一挂牌黄浦区卫生学校,唐月芳任校长、我任书记,和刘也华副校长、金美英副校长、严斯伟副书记、吴雯书记助理组成新一届校党政班子。那时上海的区级卫校已被取消了全日制医学及护理中专学历教育,但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还是传承着教书育人、育人育己的理念;继续开拓创新,在成人医学教育、卫生系统医学科研管理、卫生政策研究以及社会卫生培训等方面留下新的篇章。之后,我被调任区卫生监督所、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退休前一年,我兼职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专员,能胜任市级机关的工作。目前虽已退休6年多,我还兼职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书记、副秘书长,积极参与、跟踪和推进本市“地沟油”变废为宝,通过中石化加油站让柴油车去喝的公益项目。我常常感叹自己还能做些社会公益,与在卫校的这段经历分不开,那些年践行教书育人、育人育己这个理念,学会应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练笔写些论文,使我至今受用。
征文活动受到卫校在职员工,以及广大退休教职工、毕业学生的积极响应。校友们从师生情谊、心路历程、从业经历等各方面,讲述了与卫校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浓缩了卫校人对学校难以割舍的情结,更满怀了对学校未来的憧憬祝福。黄浦卫校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分多期推送此次活动征文,共襄建校60周年庆!
作者:郑树松 原黄浦(南市)卫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1994年8月至2002年1月,我在黄浦(南市)卫校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专职书记,期间和夏振英、吴景芳、唐月芳3位优秀的女校长合作共事。我们秉承卫校优良传统,共同应对卫生中等专业教育转型、改革的挑战,团结全校教职工,也曾为黄浦卫校的校史留下几段可谓辉煌的篇章。当然,从我个人40多年法定的职业生涯角度来回顾这段经历,我还是非常留恋和自豪:我有教师资格,身体力行“教书育人、育人育己”--这个在卫校蔚然成风的理念。
铅笔GIF动图分割线
教书育人
教书目的是培育人才,教师需有资质,学校需有生源。1993年6月,我在董家渡地段医院书记、院长的岗位上,获得华东师大法学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94年7月的一天,区卫生局党委王雄祥书记找我谈话,准备调任我去南市卫校工作,我没有太多的犹疑,表示服从组织安排。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我为能做一名专业对口的教师感到庆幸。
到了卫校以后,我逐渐了解建于1958年的南市卫校相比其他区(县)卫校,学科要齐全些,是以培养医士为主要特色的卫校。1998年卫校40周年庆数据统计,那年教职工70名,学校已先后培养了各类医士、护士、助产士、药剂士、检验士等专业8000多名毕业生,4000多名自学考试合格毕业生。
但是在1993年底,上海根据人才需求层次高移的趋势,市教委和市卫生局决定停止招收中专医士专业。这项决定不仅使南市卫校生源萎缩一大半,也给教职工带来巨大的思想震动。94年秋季开学,卫校已有6、7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离校,还有3、4名提交调离申请。当时这一届校党政班子是夏振英校长、吴景芳副校长、陈瑞昌副校长、蒋荣华校长助理和我组成。我们沉着应对,统一思想,稳定教工队伍,留住有资质的教师;确立深化改革、联合办学、优化质量、强化管理的办学思路。
在和夏振英、吴景芳两位校长共事期间,学校增挂了上海市卫生学校南市分校、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南市分校,还有我们称为苏州医学院上海大专班和自学考试浦东班等联合办学班。1996至1999年,学校连续保持在校注册学生达800多名,以校舍面积、教师和学生之比,可以说是卫校史上又一段鼎盛和辉煌时期。那些年,学校没有发生师生伤害事故,没有发生教学事故。卫校好多毕业生被中山医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市、区级医院录用;浦东班也有不少非上海户籍毕业生被民营医院录用。这些学生后来逐渐成为医院的骨干和社区卫生中心的主要管理人员。
最近为学校60周年庆撰写此文,我翻阅还保存着的卫校旧资料,看到一幅那些年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照片,不由勾起对照片中班主任的思念和敬意。我应该注出他(她)们的姓名,除校领导外(前排右起)倪蓓芳、王九如、王佐安、陈士豪、(后排右起)戴扣菊、曹宪章、沈小凤、朱忠平、金美英、应小英、张慧频、宋天印、杨美英、吴雪梅、孔燕燕。感谢他(她)们和在卫校任职过班主任!是班主任群体的无私付出和耕耘呵护,规范学生行为,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曾写过《加强德育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两篇论文,分别刊在《上海医教》96年第4期、97年第4期,文中记载了卫校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典型案例。
蓝色向右箭头分割线
育人育己
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需不断学习,培育学生茁壮成长。卫校长期以来形成治学严谨、管理严格的传统,聚集一批知识渊博、好学垂范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记得我正式走上中专教学讲台之前,我和吴树景高级讲师授课班级的学生一样,跟班聆听吴老师数周的课程,经历过由校长、副校长和教务科长等骨干教师参加的试讲课。感谢吴老师留给我的那本《政治经济》教学笔记(我至今珍藏着),我铭记吴老师的带教和辅导并接过她的教鞭,开始卫校的教学生涯。
当时卫校教师业务学习氛围很浓,学科间教研活动丰富多彩、比学赶帮,我也得益于政治教研组江慧英、叶酸等教师的交流和帮助。在开始执教一、二年时间内,我完成市教委中专系统办的教师资格、校长资格培训班所规定课程的学习,受益匪浅。学校鼓励开设公开课,我也曾接受市中专教育系统思研会的任务,在卫校的大梯形教室开过一堂公开课;还受聘苏州医学院讲师,给大专班学员讲授《邓小平理论概论》。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我写了《政治课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被刊在《全国中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第四卷论文集。
任职校党支部书记,我十分注重推进卫校党建工作。我认为积极探索做好师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学校高层次育人的一项目标;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有坚定信念的中青年共产主义者,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项重要内容。以98年卫校教职工名单比较,教师队伍中的党员比率是相当高的,约占46%。其中在那些年发展(含转正)的吴雯、周惟喆、金美英、方瑜琪等中青年党员教师,今天有的已在校领导岗位上,有的在社区卫生中心任专职书记。
卫校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党员教师队伍,他(她)们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学党章、学理论、学好专业,引导学生朝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学校党支部按照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推优”,进一步做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区卫生局党委指导下,党支部和校团委坚持每学期办一期“党的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班”,每学年又以局党委名义办一期“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局党委王雄祥、沈涛书记都来亲自讲课。那些年学校每学年都保持一支约30来名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其中有周峰、王萍、禹良容、陆青、闵燕萍、周琦等同学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区委冯小敏副书记对卫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也高度关注,他曾来校召开专题座谈会,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并指导党支部的这项工作。
铅笔GIF动图分割线
2000年黄浦、南市两区撤并,两家卫校统一挂牌黄浦区卫生学校,唐月芳任校长、我任书记,和刘也华副校长、金美英副校长、严斯伟副书记、吴雯书记助理组成新一届校党政班子。那时上海的区级卫校已被取消了全日制医学及护理中专学历教育,但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还是传承着教书育人、育人育己的理念;继续开拓创新,在成人医学教育、卫生系统医学科研管理、卫生政策研究以及社会卫生培训等方面留下新的篇章。之后,我被调任区卫生监督所、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退休前一年,我兼职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专员,能胜任市级机关的工作。目前虽已退休6年多,我还兼职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书记、副秘书长,积极参与、跟踪和推进本市“地沟油”变废为宝,通过中石化加油站让柴油车去喝的公益项目。我常常感叹自己还能做些社会公益,与在卫校的这段经历分不开,那些年践行教书育人、育人育己这个理念,学会应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练笔写些论文,使我至今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