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故事 | 记忆中的--南京卫生学校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8-14浏览量:次
丛茂柠
1992年进校
现任医电系副主任
2018年是南卫的百年华诞,不论学校几经更名,我作为学校曾经的学子和现在的教师,在南卫的学习与生活经历都是难以忘怀的。1992年我怀着些许忐忑和几分期盼来到卫校,很多人对第一天到校报到的场景都历历在目,我也是记忆犹新,不宽的双龙巷是个大下坡,将学校一分为二,路北侧是旧式的教学楼(现卫生局),南侧是宿舍与食堂。2个月后,学校整体搬迁到晓庄。
当年出了迈皋桥就是农村了,可想而知晓庄地区的状况,现在学校南面的纬一路那时还是一片农田。颠簸的八路汽车在两车道的和燕路上向东行驶,看见标志性的行知园牌坊,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来,到学校大门前的路上只有唯一的一家小杂货铺。小路尽头是当年的农专(农业专科学校,现金科院),卫校和农专之间散落着农田,猪圈,住户……
校内呈品字形的三座建筑决定了三点一线“简约”的校园生活,集教室、办公室和实验室于一体的“综合楼”;八个人一间,一二楼是男生,三四楼是女生的宿舍;经常吃到扫把枝和各种“佐料”,但到了饭点都要挤破门的食堂。食堂旁边有个公共浴室和开水房,冬天痛苦的事之一就是从宿舍走到开水房打水。教学区和宿舍楼之间是一大片二层楼高的荒土坡,刚来的一项任务就是在这片土坡上种树。校园西侧(现印刷厂围墙附近)是一片300米左右的运动场,跑道是用煤渣铺成,脚感极“佳”;中间土质的足球场坑洼不平,小坑崴到脚,大坑下去不见人;晴天时阵风起兮灰满天,假期后草儿疯长到胸口,但,天天看着它,这场地也是显得“错落有致”的,踢球时颇有点在野地里驰骋的感觉。
那时的校园生活简单却不单调。时代决定了物质生活的简单,周边没有什么娱乐餐饮,更别提网吧了(四年后国内才普及拨号上网,56K的“猫”),但校园文化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自发组织的各类球赛,校园歌手,广播站,文学社,班级间交谊舞,各种联谊活动……周末学校给无处可去的住校生安排放录像,偌大的阶梯教室挤满了人,大家都饶有兴趣的看着讲台上那台“半大”的电视机;下了晚自习没地方加餐,部分老师就在宿舍门口支起小灶台,下面条,炒饭,烙饼,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唐智宁老师的青菜肉丝面,1块2毛!晚上熄灯前校园周围黑漆漆的,灯火通明的宿舍楼现在想来,倒是显得很特别。就寝前天南海北的胡侃也是宿舍生活重要的部分,上下铺躺着的,床边坐着的,直到陆续有人聊不动了,伴随着漆黑的夜,四周一片寂静,一觉到天亮。
每天都有天刚蒙蒙亮就起来的人,或打球,或看书,当然,也有很懒不起来的!上课的情形不能说与今日有多大不同(除了条件简陋、专业教材匮乏、数学上完微积分……),但学习的状态和结果却与现今的学生有很大不同。当年一直搞不清前排的那个同学为啥看似不怎么看书,但总是考试高分,单词不怎么见背,但默写都是信手拈来,直到二十多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有很多外地学子考进卫校,部分理科都是满分进来的,除了基础好,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和意愿。如今这些曾经的校友与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成为中流砥柱。
南卫的生活有一种魔力,太多的人和事深深烙印在你的记忆深处,神秘的标本陈列室,“恐怖”的尸库,战斗过的实验室,偷烤过的兔子,天天抱怨的食堂,内心敬佩的老师,漂亮的学妹,仰慕的学长,睡过觉的教室,不睡觉的宿舍……曾经所有的痛苦与磨练,都会成为未来幸福的理由。南卫因莘莘学子历经百年,几番浮沉,南卫学子自当引以为豪,愿母校在新时代里再创辉煌!
展望2018,南卫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的建校历史,百年的发展脉搏,百年的文化传承。回眸,我们将挖掘更多更有趣的南卫故事,与师生共勉,与校友同庆。
您和南卫有故事吗?
您的亲友和南卫有故事吗?
欢迎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认真筛选你们和南卫的故事
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1992年进校
现任医电系副主任
2018年是南卫的百年华诞,不论学校几经更名,我作为学校曾经的学子和现在的教师,在南卫的学习与生活经历都是难以忘怀的。1992年我怀着些许忐忑和几分期盼来到卫校,很多人对第一天到校报到的场景都历历在目,我也是记忆犹新,不宽的双龙巷是个大下坡,将学校一分为二,路北侧是旧式的教学楼(现卫生局),南侧是宿舍与食堂。2个月后,学校整体搬迁到晓庄。
当年出了迈皋桥就是农村了,可想而知晓庄地区的状况,现在学校南面的纬一路那时还是一片农田。颠簸的八路汽车在两车道的和燕路上向东行驶,看见标志性的行知园牌坊,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来,到学校大门前的路上只有唯一的一家小杂货铺。小路尽头是当年的农专(农业专科学校,现金科院),卫校和农专之间散落着农田,猪圈,住户……
校内呈品字形的三座建筑决定了三点一线“简约”的校园生活,集教室、办公室和实验室于一体的“综合楼”;八个人一间,一二楼是男生,三四楼是女生的宿舍;经常吃到扫把枝和各种“佐料”,但到了饭点都要挤破门的食堂。食堂旁边有个公共浴室和开水房,冬天痛苦的事之一就是从宿舍走到开水房打水。教学区和宿舍楼之间是一大片二层楼高的荒土坡,刚来的一项任务就是在这片土坡上种树。校园西侧(现印刷厂围墙附近)是一片300米左右的运动场,跑道是用煤渣铺成,脚感极“佳”;中间土质的足球场坑洼不平,小坑崴到脚,大坑下去不见人;晴天时阵风起兮灰满天,假期后草儿疯长到胸口,但,天天看着它,这场地也是显得“错落有致”的,踢球时颇有点在野地里驰骋的感觉。
那时的校园生活简单却不单调。时代决定了物质生活的简单,周边没有什么娱乐餐饮,更别提网吧了(四年后国内才普及拨号上网,56K的“猫”),但校园文化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自发组织的各类球赛,校园歌手,广播站,文学社,班级间交谊舞,各种联谊活动……周末学校给无处可去的住校生安排放录像,偌大的阶梯教室挤满了人,大家都饶有兴趣的看着讲台上那台“半大”的电视机;下了晚自习没地方加餐,部分老师就在宿舍门口支起小灶台,下面条,炒饭,烙饼,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唐智宁老师的青菜肉丝面,1块2毛!晚上熄灯前校园周围黑漆漆的,灯火通明的宿舍楼现在想来,倒是显得很特别。就寝前天南海北的胡侃也是宿舍生活重要的部分,上下铺躺着的,床边坐着的,直到陆续有人聊不动了,伴随着漆黑的夜,四周一片寂静,一觉到天亮。
每天都有天刚蒙蒙亮就起来的人,或打球,或看书,当然,也有很懒不起来的!上课的情形不能说与今日有多大不同(除了条件简陋、专业教材匮乏、数学上完微积分……),但学习的状态和结果却与现今的学生有很大不同。当年一直搞不清前排的那个同学为啥看似不怎么看书,但总是考试高分,单词不怎么见背,但默写都是信手拈来,直到二十多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有很多外地学子考进卫校,部分理科都是满分进来的,除了基础好,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和意愿。如今这些曾经的校友与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成为中流砥柱。
南卫的生活有一种魔力,太多的人和事深深烙印在你的记忆深处,神秘的标本陈列室,“恐怖”的尸库,战斗过的实验室,偷烤过的兔子,天天抱怨的食堂,内心敬佩的老师,漂亮的学妹,仰慕的学长,睡过觉的教室,不睡觉的宿舍……曾经所有的痛苦与磨练,都会成为未来幸福的理由。南卫因莘莘学子历经百年,几番浮沉,南卫学子自当引以为豪,愿母校在新时代里再创辉煌!
展望2018,南卫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的建校历史,百年的发展脉搏,百年的文化传承。回眸,我们将挖掘更多更有趣的南卫故事,与师生共勉,与校友同庆。
您和南卫有故事吗?
您的亲友和南卫有故事吗?
欢迎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认真筛选你们和南卫的故事
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