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感悟】做学问要不知足 --卫生学校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8-23浏览量:次
在庆祝中国首个医师节的活动中,我院评选出了27名最美医师,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是名副其实的“口腔工匠”,德艺双馨的医师楷模。
这些最美医师中,有8名最美医生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从医感悟。他们分享的故事均来自日常工作,平实质朴,没有矫揉做作或刻意地夸大,而是诚实地记录了带给他们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和事。这些人、这些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峰回路转的生命哲学,启人深思,慰人心灵。
在此,我们将最美医生代表感言顺序编发。大家可以走进医生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视角上,听听故事、品品人生,相信,用心的你一定会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感。
金句精选
2018.8.23
我们要感谢患者,是他们成就了我们。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提高技术,更要讲究沟通艺术、寻找矛盾调解的最佳方法,给自己也给患者提供一个舒心的治疗环境。
亲爱的领导们、同事们,大家好!被评选为“最美医生”站在这里发言,我十分荣幸,同时,心中感慨万千。借此机会,真心诚意地想和大家分享我从医29年来的一些感悟,愿与君共勉。
巴掌大的地方
我却有太多东西要学
当我们学医时候,就注定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从医以来,我不断鞭策自己,要坚持学习,精进医术。因为这不仅仅关乎自己的专业水准,更体现了对病人的负责。
学习中,我的心路历程是:不会→会一点→学会了→不太懂→我怎么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今年7月份,我院约金作林教授来坐诊,我呼吁大家多约病人,把诊疗中自己疑惑的、有问题的病人都约来,听听专家怎么分析病例。就诊当天,我自己一下子约了七八个患者:
患者A:他的咬合没有问题,但是他的关节呢?
患者B:他的腺样体肥大,必须做手术吗?何时做效果最佳?什么时候开始正畸?
患者C:他的气道这么狭窄,他的睡眠怎么样?他有上课瞌睡吗?有注意力不集中吗?怎样通过正畸来增加他的气道宽度?
……
有人说:只有巴掌大的地方,能有多少学问?而我只是学习巴掌大地方中的一个环节,竟然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我需要学习,我需要讨论。我经常会和我们年轻大夫讨论病例,比如说:“张扬,帮我看看这个病人。”或“吕博,这个问题怎么考虑的?还有没有另外的可能?”在我的团队里,我有安全感、有存在感,离开他们,离开群心群策,我做的有些治疗方案会不会不那么合理。其实,不只是我需要学习,段银钟教授经常说:“我得不停地去开会、讲课,这样才有机会学习。”博士生导师王琳教授给我们授课时,说他可能掌握的知识不到20%。
所以,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学习不仅可以让我自己更优秀,也能让团队中每一个人更优秀,从而,提高咱们医院整体的技术水平。
患者形形色色
我们还要学习沟通艺术
咱们做医生的,都会尽全力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但是,医生是人不神。我们也有血有肉、有情感。一些患者希望我们医生是神,要求我们技术一流,服务卓越,每个治疗方案完美合理。我们每天都在被质疑:“你一定能做好吗?”“你的治疗费用有问题吗?”……面对患者的种种质疑,我们难免有委屈。
记得很多年前我曾给一名患者治疗的经历。当时儿科和正畸不分家。我给一个4岁的小男孩治疗龋齿时,孩子哭闹得厉害,治疗无法正常进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常规方法是:让妈妈先到诊室外面等候,旁边的医生和护士一起帮忙,把孩子固定在牙椅上完成治疗。终于治疗结束了,我长出一口气,开始完成病例,并让护士带孩子找妈妈进来。
一会功夫,晴天霹雳!护士说妈妈带着孩子找院长办公室去了,说要投诉。为什么?我们尽职尽责完成治疗,没有丝毫差错?......
再一会功夫,妈妈带着孩子进入科室,大声指责我们:“我要投诉,孩子说,他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打他了”。我当时就泪奔了,感到非常委屈。说明一下:因为当时牛凤娴院长在我们科室上班,她说:没有啊,我就参与了此次治疗。本次投诉才告一段落。
从医生涯中,我们面对的患者形形色色,难免会碰到医患纠纷。如何减少矛盾,顺利地完成工作,确实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提高技术,更要讲究沟通艺术、寻找矛盾调解的最佳方法,给自己也给患者提供一个舒心的治疗环境。
感谢患者
是他们成就了我们
话再说回来,其实我们在从医过程中,只是受了小委屈,有的时候患者却遭遇很大的不公平。比如,我曾接诊过一个正畸患者,她是一个14岁的女孩,下牙列Ⅲ°拥挤。按照我们当时学习和掌握的理论,Ⅲ°拥挤的矫治方案是拔除4个牙,我当然也是这么做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牙齿咬合没什么问题,牙齿排列也非常漂亮,但是,再看面型较直,不美、不灵动。
后来,正畸理论不断提升,大家的审美也随之变化,有专家提到:拔牙或不拔牙,先看面型,再看牙齿。如果他鼻子高挺,下巴颏发育良好,后牙弓狭窄,再者是低角患者,Ⅲ°拥挤的牙列如果采取不拔牙矫治,矫治结束后他的面型会显得更好看。
我学会这个后,觉得那个患者的治疗有瑕疵。此后在我的临床工作中,诸如此类患者我是采取不拔牙矫治方案的,矫治结果确实是牙美、脸更美。我得感谢我这位患者,是她让我发现了临床治疗中的问题,是她让我提升了自己。所以说,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提供学习和提升机会的患者朋友,是他们成就了我们。我们应该不断地不停地学习,争取让将来的每位患者诊治方案更完美。
最后以我女儿的座右铭结束我的感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谢谢大家!
这些最美医师中,有8名最美医生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从医感悟。他们分享的故事均来自日常工作,平实质朴,没有矫揉做作或刻意地夸大,而是诚实地记录了带给他们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和事。这些人、这些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峰回路转的生命哲学,启人深思,慰人心灵。
在此,我们将最美医生代表感言顺序编发。大家可以走进医生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视角上,听听故事、品品人生,相信,用心的你一定会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感。
金句精选
2018.8.23
我们要感谢患者,是他们成就了我们。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提高技术,更要讲究沟通艺术、寻找矛盾调解的最佳方法,给自己也给患者提供一个舒心的治疗环境。
亲爱的领导们、同事们,大家好!被评选为“最美医生”站在这里发言,我十分荣幸,同时,心中感慨万千。借此机会,真心诚意地想和大家分享我从医29年来的一些感悟,愿与君共勉。
巴掌大的地方
我却有太多东西要学
当我们学医时候,就注定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从医以来,我不断鞭策自己,要坚持学习,精进医术。因为这不仅仅关乎自己的专业水准,更体现了对病人的负责。
学习中,我的心路历程是:不会→会一点→学会了→不太懂→我怎么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今年7月份,我院约金作林教授来坐诊,我呼吁大家多约病人,把诊疗中自己疑惑的、有问题的病人都约来,听听专家怎么分析病例。就诊当天,我自己一下子约了七八个患者:
患者A:他的咬合没有问题,但是他的关节呢?
患者B:他的腺样体肥大,必须做手术吗?何时做效果最佳?什么时候开始正畸?
患者C:他的气道这么狭窄,他的睡眠怎么样?他有上课瞌睡吗?有注意力不集中吗?怎样通过正畸来增加他的气道宽度?
……
有人说:只有巴掌大的地方,能有多少学问?而我只是学习巴掌大地方中的一个环节,竟然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我需要学习,我需要讨论。我经常会和我们年轻大夫讨论病例,比如说:“张扬,帮我看看这个病人。”或“吕博,这个问题怎么考虑的?还有没有另外的可能?”在我的团队里,我有安全感、有存在感,离开他们,离开群心群策,我做的有些治疗方案会不会不那么合理。其实,不只是我需要学习,段银钟教授经常说:“我得不停地去开会、讲课,这样才有机会学习。”博士生导师王琳教授给我们授课时,说他可能掌握的知识不到20%。
所以,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学习不仅可以让我自己更优秀,也能让团队中每一个人更优秀,从而,提高咱们医院整体的技术水平。
患者形形色色
我们还要学习沟通艺术
咱们做医生的,都会尽全力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但是,医生是人不神。我们也有血有肉、有情感。一些患者希望我们医生是神,要求我们技术一流,服务卓越,每个治疗方案完美合理。我们每天都在被质疑:“你一定能做好吗?”“你的治疗费用有问题吗?”……面对患者的种种质疑,我们难免有委屈。
记得很多年前我曾给一名患者治疗的经历。当时儿科和正畸不分家。我给一个4岁的小男孩治疗龋齿时,孩子哭闹得厉害,治疗无法正常进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常规方法是:让妈妈先到诊室外面等候,旁边的医生和护士一起帮忙,把孩子固定在牙椅上完成治疗。终于治疗结束了,我长出一口气,开始完成病例,并让护士带孩子找妈妈进来。
一会功夫,晴天霹雳!护士说妈妈带着孩子找院长办公室去了,说要投诉。为什么?我们尽职尽责完成治疗,没有丝毫差错?......
再一会功夫,妈妈带着孩子进入科室,大声指责我们:“我要投诉,孩子说,他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打他了”。我当时就泪奔了,感到非常委屈。说明一下:因为当时牛凤娴院长在我们科室上班,她说:没有啊,我就参与了此次治疗。本次投诉才告一段落。
从医生涯中,我们面对的患者形形色色,难免会碰到医患纠纷。如何减少矛盾,顺利地完成工作,确实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提高技术,更要讲究沟通艺术、寻找矛盾调解的最佳方法,给自己也给患者提供一个舒心的治疗环境。
感谢患者
是他们成就了我们
话再说回来,其实我们在从医过程中,只是受了小委屈,有的时候患者却遭遇很大的不公平。比如,我曾接诊过一个正畸患者,她是一个14岁的女孩,下牙列Ⅲ°拥挤。按照我们当时学习和掌握的理论,Ⅲ°拥挤的矫治方案是拔除4个牙,我当然也是这么做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牙齿咬合没什么问题,牙齿排列也非常漂亮,但是,再看面型较直,不美、不灵动。
后来,正畸理论不断提升,大家的审美也随之变化,有专家提到:拔牙或不拔牙,先看面型,再看牙齿。如果他鼻子高挺,下巴颏发育良好,后牙弓狭窄,再者是低角患者,Ⅲ°拥挤的牙列如果采取不拔牙矫治,矫治结束后他的面型会显得更好看。
我学会这个后,觉得那个患者的治疗有瑕疵。此后在我的临床工作中,诸如此类患者我是采取不拔牙矫治方案的,矫治结果确实是牙美、脸更美。我得感谢我这位患者,是她让我发现了临床治疗中的问题,是她让我提升了自己。所以说,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提供学习和提升机会的患者朋友,是他们成就了我们。我们应该不断地不停地学习,争取让将来的每位患者诊治方案更完美。
最后以我女儿的座右铭结束我的感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