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卫校网!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招生信息

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重庆卫校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9-05-11浏览量:

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教职成〔201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就职业教育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推动职业教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将孙春兰副总理在会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组织本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各地学习贯彻情况请及时报我部。

 

教育部

2019年5月5日

 

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4月4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批示精神,对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作出部署。

 

  刚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提出了落实方案的配套政策和工作举措,希望大家认真贯彻。江苏、贵州两省的负责同志以及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同志介绍了经验,讲得都很好,对我们办好职业教育很有启发,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1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上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月底国务院正式印发,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很多政策措施,对这次会议又作出重要批示。王沪宁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部署,社会各界普遍反映,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扎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发展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制造业强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制订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形成了体系完备、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官产学研体系、美国的合作教育等,为产业建设、解决就业、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我国情况看,当前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很大,而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学生数量远低于市场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进一步对接市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更大规模地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一段时间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激烈就业竞争的影响下,学生都往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名校”挤。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逐渐传递到基础教育,加上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不平衡,引发了择校热、减负难、大班额等很多问题,造成了教育焦虑的“剧场效应”。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人才观,推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政策相互衔接,拓宽学生发展通道。现在普通高校大都看重学术评价,希望办成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但社会需求决定了人才结构应该是合理分布的,不必也不可能都成为研究型的专家,更多的需要从事技术技能性工作。德国60%的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了职业学校,高中毕业后又有20%进入应用技术大学,这种提前分流的做法,既有效避免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又满足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符合社会分工的合理安排。

 

  近年来,经过全国职教战线的共同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快,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窄、总体待遇较低,不少学生将职业教育视为低人一头的无奈选项。二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很多参照普通教育的办学标准和模式,专业、教材、课程与生产生活实际脱节,企业、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三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毕业生在落户、就业、晋升、收入等方面普遍难以享受同等待遇。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

落实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建立一批制度标准,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完善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和职业培训标准;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等;启动一批改革试点,开展1+X证书制度、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构建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等试点。推出一批扶持政策,落实生均经费标准,扩大奖助学金覆盖面,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组合式激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对高职奖助学金进行扩面提标,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大幅增加中央财政对高职院校的投入等等。这些举措含金量高,是需要多方面改革创新才能落实的重要政策。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吃透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精神,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的各项任务。这里,我着重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我国职业教育有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但在教师、教材、教法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职教改革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加大“三教”改革力度。

 

  我国职业院校有132万专职教师,其中“双师型”45万、占比不到40%。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选聘、编制、管理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过去,处级以下企业编制的人员不可以转为学校事业编制,现在职教改革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各院校要抓紧实施,从企业一线聘请教师,对各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优秀高职毕业生,也可以突破学历障碍聘请到高职院校当老师,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短期内,还可以通过网络化教学,推出一批高水平的课程模块,推动相关专业的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以弥补教师的缺口。

 

  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陈旧老化的问题,教育部将启动新一轮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各地要对职业院校教材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职业院校也要做好自查,对滞后于实践发展的教材,该停用的要停用,该更新的要抓紧更新。要紧盯技术和产业升级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把教材每3年大修改调整一次、每年小修改调整一次的要求落到实处。当然,教材更新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相关专业的新技术要及时吸纳到教材教案中,基本理论和原理是不变的。要建立教材信息资源库,将国家、省两级规划教材纳入信息库,为职业院校选用教材提供服务。

 

  在教法方面,要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要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做到学校里老师教学生、企业中师傅带徒弟并重,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做法,普及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探索学生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人才培养模式。从今年开始,教育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组织,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年内出台《全国职业教育考核管理办法》,有关报告要及时向社会公开。

 

  二是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精髓和改革方向。国外的职业学校大部分都位于企业附近,主要设置与周边产业高度相关的专业,这种区域性、深层次的产教融合,保证了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我国的情况看,不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脱离企业需要,产教融合不深入,企业参与缺乏激励政策,导致校企合作存在“一头热”“独角戏”等问题。

 

  配合职教改革方案的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施办法(试行)》,遴选出第一批培育的24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各地要做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组织申报工作,梳理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严格遴选标准,对进入目录的,落实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教育费附加抵免等政策措施。今后还要陆续遴选企业进入,力争到2022年培育1万家左右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时,要把“引教入企”和“引企入教”结合起来,让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培养方式、岗位资格认定等方面有更大的话语权,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从国外经验看,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都需要企业参与,如果只有财政投入,解决了前期硬件问题,后期的更新和维护跟不上,校企间的资源也流动不起来。各地要对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全面摸底,通过组合投融资、多校联建、校企共建等方式,加强仪器设备等实训条件建设,创新运营模式和共享机制。实训基地建设不能平均用力,要突出关键领域,推动区域性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示范效应。

 

  三是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把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是职教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也是重大创新。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不能片面追求学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是要突出技能水平,强化技能评价在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

 

  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正在制定试点方案,已遴选首批社会化培训评价组织,涉及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网页开发、建筑模型、汽车维修等领域,研究论证相关证书标准。各地要认真组织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试点,指导监督当地培训与考核工作,并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试点院校给予支持。试点涉及的院校要按照证书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1和X有机衔接起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有的学校虽然没有参加这轮试点,也要积极探索高质量的社会化评价,完善管理和运行制度,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能力评价,不是行业准入,不能助长“考证热”,增加学生的负担。现在我国社会化评价制度还不健全,试点工作一开始就必须把牢质量关,严格规范考核标准、评价流程和监督办法。在试点中,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加强指导,及时调整完善X证书标准和内容设置,增强评价的权威性公正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站位全局、积极探索,推动1+X证书制度从试点做起,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培训评价组织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开发企业认可度高、受社会欢迎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维护好证书质量与声誉,把品牌树立起来。

 

  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优势所在。教育部正在研究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方案,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推动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今年参与1+X试点的院校要同步参加“学分银行”试点,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终身学习拓宽通道。

 

  这里我强调一下高职扩招工作。今年高职扩招100万,社会上非常关注生源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拓展了高职招生的范围。近期,我到四川凉山调研,看到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扩招要注意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解决生源问题的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招生办法和培养途径,坚持宽进严出、保证质量,避免高职院校沦为普通培训学校。

 

  现在普通高考是进入高职的主渠道,去年高考录取率81.1%,高职可录取的优质生源有限。要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探索单独招生、优先录取机制,实现中高职贯通、普职融通,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没有壁垒,技能人才可申请进入应用型大学深造,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学位。

  

这次高职扩招,要针对不同生源的特点,提供多样化入学方式。对中职学生,要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取消中职升高职的比例限制,允许往届学生报名参加;对普通高中毕业生,要加大高职单独招生宣传力度,通过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办法,吸引更多人选择高职教育;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群体,要在入学评价、录取标准等方面制定不同政策,还可采取订单式培养、在职教育、带薪培训等方式;对各类技能特长人才,只要有学习意愿,就要不拘一格,通过免试入学等特殊政策,帮助他们进行技能深造。

 

  高职扩招后,学生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文化、技能、年龄差异较大。对这些情况要做好政策储备,加强分类教学、分类管理,探索弹性学时、灵活学制,防止扩招后报到率下降、培养质量下降,把扩招政策的正面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教育部正抓紧制定扩招方案,印发后各地要认真落实,确保扩招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3

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

 

  职业教育改革系统性强,涉及方方面面。各地要精心组织实施,把各方的力量调动起来,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责任、真抓实干,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一要完善体制机制。职业教育涉及部门很多,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范围,加大了统筹力度。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关心重视职业教育,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专题研究部署,解决具体问题,近期要把高职扩招、改革试点等比较紧迫的工作抓起来。现在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举办,要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要广泛吸纳各方面专家参加,提出重大政策研究建议,对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办学方式、师资培养等进行指导、考核、评估,积极为发展职业教育献计出力。

 

  办好职业院校,关键在于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各地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不能把职业院校作为安排照顾干部的地方,书记、校长要懂教育特别是懂职业教育,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职业院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办学特色、专业优势,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办学方式,不能贪大求全、千校一面,一定要同市场需求、周边产业相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要加强政策保障。职业教育由于实验实习设备设施等成本较高,相对普通教育需要的投入更大,加上今年要完成高职扩招、奖学金扩面提标等新任务,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央财政将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保障经费投入,完善支出结构,落实高职、中职生均拨款政策,扩大职业院校奖助学金的覆盖面。

 

  各地要加强政策引导,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现在不少企业反映,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很容易被挖走,各地要在稳定劳动关系上加强探索,通过完善学徒关系、规范服务期限协议等,适度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约束性,让更多企业愿意投身职业教育教育,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投入。

 

  三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职教改革方案的宣传,准确传递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导向,阐释好重大政策举措,继续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各类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风采。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需要全社会关心,各地要抓紧清理歧视性政策,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

 

  同志们,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新时代教育发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化改革、务实进取,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立即报名 / Sign up immediately

地区卫校推荐